发泡用氧化锌和橡胶用氧化锌有什么区别?
1085本文详细阐述了发泡用氧化锌与橡胶用氧化锌的区别。在功能侧重上,发泡用氧化锌侧重于发泡过程中的活化与成核,以优化发泡效果;橡胶用氧化锌着重于橡胶硫化...
查看全文全站搜索
1. 直接供应冲击:矿端短期紧张与冶炼产能韧性
2025 年 5 月美国 RED DOG 锌矿因关税引发的 “不可抗力” 导致发货受阻,叠加欧洲能源成本高企下的锌冶炼减产(2024 年欧洲锌产能利用率仅 68%),全球锌矿供应短期收缩。国内锌精矿加工费(TC)从 2024 年的 2800 元 / 吨降至 2025 年 5 月的 2200 元 / 吨,反映矿端紧缺。但中国锌冶炼产能表现出韧性:2025 年 1-4 月精炼锌产量同比增 3.2%,云南、内蒙古等地企业通过进口非洲、哈萨克斯坦锌矿(占进口量 45%)弥补缺口,国内锌锭库存维持历史低位(5 月社库仅 12.3 万吨,同比降 41%)。
2. 需求端:下游出口承压与基建托底
关税对锌的间接冲击集中于下游镀锌(占消费 62%)和锌合金(占 12%)。美国对中国镀锌钢材加征 34% 关税后,2025 年 1-4 月中国镀锌板出口美国同比降 28%(约 18 万吨),部分产能转向东南亚(对东盟出口增 19%)。但国内 “镀锌铁塔 + 新能源基建” 托底需求:2025 年特高压项目开工量同比增 40%,光伏支架用锌量达 35 万吨(同比增 22%),抵消部分出口下滑。据 SMM 测算,关税导致锌消费年减少约 12 万吨(占总需求 1.5%),但库存低位(LME 锌库存仅 35 万吨,近五年同期最低)支撑价格,2025 年 5 月锌价在 22000-23500 元 / 吨区间震荡。
3. 贸易流向重构:非美市场成避风港
中国锌锭出口转向欧盟、中东:2025 年 1-4 月对欧盟出口增 37%,对阿联酋出口增 65%,美国在华锌制品进口份额从 2018 年的 12% 降至 2025 年的 5%。同时,越南、墨西哥等国成为镀锌产能转移热点,中国企业在越南北部投资的 3 个镀锌厂预计 2026 年投产,年产能合计 80 万吨,部分规避关税影响。
1. 关税倒逼产能外迁:越南成最大受益者
美国对中国橡胶制品(轮胎、密封件等)加征 125% 关税后,2024 年中国对美轮胎出口骤降 62%,倒逼企业加速 “中国 + 1” 布局。2025 年 1-4 月,玲珑轮胎、赛轮轮胎在越南新增产能 500 万条 / 年,占全球新增产能的 73%。越南凭借 RCEP 零关税(对美出口轮胎关税仅 3.4%)和劳动力成本优势(月薪约 260 美元,为中国的 40%),成为橡胶加工中心。同期,中国天然橡胶进口结构改变:2025 年从泰国、马来西亚进口占比降至 68%(2018 年为 82%),从越南进口增 140%,用于本地加工再出口。
2. 需求分化:汽车消费承压与工业橡胶韧性
关税对橡胶的冲击集中于汽车轮胎(占橡胶消费 55%):2025 年 1-4 月中国对美汽车出口降 31%,拖累半钢胎开工率至 68%(同比降 9 个百分点)。但工业橡胶(输送带、胶管等)受益于国内基建:2025 年 1-4 月挖掘机销量增 18%,带动工程橡胶需求增 15%。此外,美国生物橡胶关税豁免(2025 年 5 月宣布对越南产天然橡胶免征关税)刺激中国企业在越布局乳胶手套、医用橡胶制品,2025 年越南乳胶手套产能占全球 42%,中国企业占比超 60%。
3. 价格传导:原料端抗跌与成品端承压
2025 年 5 月中美关税缓和后,沪胶主力合约从 12500 元 / 吨反弹至 13800 元 / 吨(+10.4%),因市场预期东南亚产能扩张将推高原料需求。但成品端压力持续:中国全钢胎出口价因关税上涨 28%,导致美国市场份额被泰国、印尼抢占(2025 年 1-4 月泰、印尼对美轮胎出口增 41%)。国内轮胎企业毛利率从 2024 年的 12% 降至 2025 年 Q1 的 8.7%,倒逼行业加速高端化(如新能源车专用轮胎占比从 2020 年的 5% 升至 2025 年的 18%)。
1. 豆油:短期情绪扰动与中长期供应缺口
2025 年 4 月美国对中国加征 34% 豆关税后,国内近月美豆采购量降至零(2024 年同期为 120 万吨),转向巴西豆(2025 年 4 月到港 1200 万吨,创单月新高)。短期豆粕因供应宽松偏弱(5 月豆粕现货价 3850 元 / 吨,同比降 11%),但豆油因美豆生柴政策(计划将掺混量从 48.6 亿加仑增至 55 亿加仑)获支撑:2025 年 5 月美豆油期货涨至 58 美分 / 磅(+8%),国内豆油基差从 – 200 元 / 吨回升至 + 150 元 / 吨。中长期风险在于 2025 年 Q4 美豆进口窗口(往年进口超 1000 万吨),若关税重启,国内大豆供应缺口或达 800 万吨,推高豆油价格。
2. 棕榈油:产地政策与关税豁免的对冲
印尼为应对美国关税,2025 年 4 月宣布调整毛棕榈油(CPO)出口税:对美出口 CPO 关税从 12% 降至 5%,同时提高精炼棕榈油(RPO)出口税至 20%,倒逼美国进口商采购印尼 CPO。这一政策推高 4 月印尼 CPO 现货价至 850 美元 / 吨(+6%),但国内棕榈油因库存低位(5 月港口库存 48 万吨,同比降 37%)表现抗跌。值得注意的是,美国对印尼的关税豁免(90 天缓冲期)使东南亚棕榈油对美出口增 32%,部分替代中国豆油份额。
3. 菜油:中加关系扰动与菜籽进口替代
中美关税战间接冲击中加经贸:2025 年 4 月加拿大菜籽对中国出口降 45%,国内转向澳大利亚(进口增 210%)和乌克兰(进口增 180%)。但澳、乌菜籽含油率低(比加籽低 2-3 个百分点),推高国内菜油生产成本。2025 年 5 月菜油现货价 10200 元 / 吨,较豆油溢价 1500 元 / 吨(历史高位),反映供应紧张。此外,美国对生物柴油的 “原产地区分” 政策(仅加拿大、墨西哥菜籽享受零关税)进一步强化中加菜籽贸易的不确定性。
品种 | 核心矛盾 | 短期影响(90 天缓冲期) | 中长期趋势(2026-2027) |
---|---|---|---|
锌 | 供应紧缺 vs 出口需求下滑 | 库存低位支撑价格(22000-23500 元) | 产能转移消化出口压力,价格中枢下移 |
橡胶 | 产能外迁加速 vs 工业需求韧性 | 原料反弹,成品承压(沪胶 13000-14500 元) | 越南产能释放,全球橡胶格局重构 |
油脂 | 美豆生柴政策 vs 南美供应宽松 | 豆油强、棕榈弱(豆棕价差扩大至 2000 元) | 美豆缺口显现,油脂价格中枢上移 |
关键结论:
本文详细阐述了发泡用氧化锌与橡胶用氧化锌的区别。在功能侧重上,发泡用氧化锌侧重于发泡过程中的活化与成核,以优化发泡效果;橡胶用氧化锌着重于橡胶硫化...
查看全文这款高纯度活性氧化锌,以其高纯度、高活性、高稳定性而广受赞誉。它经过精细加工,有效去除了杂质,使得产品纯度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。同时,其高活性使得它...
查看全文